導圖:1651集-嘴巴就是最好的風水

導圖:1651集-嘴巴就是最好的風水 @Claire的思考帽

這集Podcast帶給我許多反思,如果孩子的嘴會為他帶來不同的人生,那我的嘴會塑造怎樣的孩子?

我們很常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所謂的風水,因為人們認為風水的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運」,所以會想盡辦法避開不利的風水,甚至想要創造出好運的風水。傳統上,家長認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因為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與發展,做家長的希望孩子可以不用日曬雨淋,可以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辦公,同時得到較高的薪水。所以會投入許多心、力、錢給孩子讀書,甚至不要求孩子起身練習生活技能、人情世故,只要好好把書讀好就好。但也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從內而外,在我們身上、能自己控制的風水:說出口的話。

在本集Podcast裡,觀察的是孩子們的狀況,孩子依著感受說出口的話、孩子想拼輸贏說出口的話、孩子認為在搞笑說出口的話、孩子依生活習慣說出口的話……等等,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說出口的話,會怎樣的影響聽者的心思,也沒想到說出口的話代表自己的思維模式,更沒想到說出口的話可能影響自己的命運。

作為家長,相對容易看到這個行為的不妥,但也常常就停留在這個層次,可能開始抱怨、可能對孩子直接開罵、可能開始擔心等等,也是停留在感官的這個部分。

但麗芳示範了如何進入下一層:思考的方向,當觀察到這個狀況的時候,可以思考:孩子的這個語言是哪裡來的?語言背後有哪些可能的思維模式?而這些思維模式又是哪裡來的?父母為什麼給這種語言?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身處的環境又是什麼?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

換句話說,這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被怎樣塑造的?他擁有或缺乏什麼樣的認知,而選擇這樣的思維模式與說話模式?例如說,他有沒有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說話模式會影響自己的貴人運(1662集-什麼是貴人?)?他有沒有可能沒有「言靈」(很多類似的概念:吸引力法則、自證預言、顯化等等)的概念,不知道自己釋放出負能量,也會吸引負能量回來?他有沒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將注意力放在哪裡,就會打造出那樣的世界?他為什麼要跟人拼輸贏,他知道帶著這樣的思維下去,他的人生會如何發展嗎?

麗芳也給了調整的方法,例如,增加孩子的內涵,想盡辦法延長孩子的思維脈絡。以及,帶孩子練習長推論的能力,思考推論看看帶著這樣的認知或思維模式,結果或是影響是不是自己要的。除此之外,也要打造新的生活習性、新的說話模式,例如,面對受傷的家人,詢問:「你還好嗎?需要幫忙嗎?」。一次又一次的示範、一次又一次的刻意練習,沖淡舊的模式,加入新的模式,直到成為下意識的說話模式。

這就讓我反思了,我到底是在用怎樣的說話模式與對話模式在與我的孩子相處?我是在用什麼樣的方式形塑著孩子?

麗芳曾有一個教案,利用一個水桶,這種水桶上面可以開蓋,下方有出水的水龍頭。裝滿水後,在水桶裡滴一些食用色素,然後打開水龍頭,孩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流出的水是有顏色的。如果想要改變出水的顏色,就必須不斷的、很努力的加水,才可能讓流出的水色有一些些改變。水桶好比頭腦,水龍頭好比嘴巴,頭腦裡裝什麼,嘴巴就會說出什麼,如果想要改變,就必須持續不斷的付出巨大的努力。

而我餵養什麼進孩子的頭腦呢?我的說話模式、對話模式、反應模式又為孩子形塑什麼樣的思維模式呢?

我也逐漸在觀察與探究,我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嗎?如果有,說得出口嗎?能清楚表達嗎?最後,能自我思辯想法的合理性與邊界嗎?

我發現,過往我沒有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時間與機會去練習好好的表達她的想法。甚至,我也不敢肯定,當她有一點點表露自己的想法時,我給的回應是在乎的,還是直接反饋我希望的標準答案?我有沒有看著她的眼睛,很慎重地聽她說?我有沒有理解她的思維模式,給她時間與機會,讓她知道真正珍貴的是她的思維而不是標準答案?

在聽「你首先是個人」、「影響孩子人生的境力」、「對孩子的預期決定了你的教養方式」、「壓著頭的語言」、閒談力系列還有「位階系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怎麼跟孩子互動的?

站在孩子的人生立場看,有自己的思維模式是很重要的。我不希望她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也不要她在面對AI時代的時候,一昧地接收AI所給的東西,而是希望她有能力思辨,讓自己的能力因AI而放大。

我希望她能夠全盤考量事物,然後擁有自己的想法,去拓展、修正,而不是只被要求、只服從規定,不明所以,導致身心分離。

其實,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或行為模式很難。但當我理解了,孩子的狀況、我的說話模式,如果持續下去的話,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後果,而那個後果不是我要的之後,我開始會有意識的注意自己這一塊。雖然常常一急起來就用原本的模式應對,但總算在事後能發現。並且在下一次的對話前,可以提醒自己,盡目前所能,去引導孩子思考,並能意識到自己的邏輯謬誤。雖然如此,說實在的,我還在觀摩,要用怎樣的對話方式,才能真正引導孩子思考,引導她發展出自己的思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