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麗芳Podcast的時候,我常常是要坐下來邊聽邊拉脈絡圖,或是一邊做家事一邊聽。因為在這過程中,是要思考的,留心聽麗芳是用什麼角度切入、用怎樣的思考模式去想、要如何和孩子談的等等。因此,我必須全心去聽,沒辦法一心多用。對我來說,聽Podcast的目的是要增加思考角度、增加思維模式、學習怎麼面對問題,甚至是學習辨認問題點。所以針對這集,我把內容大致分為:聽Podcast的目的、面對事件怎麼想、怎麼運用事件讓孩子有往前衝的力量、麗芳怎麼帶活動帶領員面對問題。
聽Podcast的目的
對我來說,聽Podcast是有目的的,因此在聽的時候,會特別留意一些部分。例如說,仔細聽麗芳是怎麼切入的?以本集來說,會發現麗芳用問題的本質去探究,也就是這件事情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在處理的時候,會帶入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這部分又包含增加孩子本身的思考模式、思考角度、應變能力等等。並且過程中帶著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對自己的人生長期有利。
思考到這就會發現,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多元的思考角度或是模式去應變,那麼父母在與孩子聊的時候,就必須以此為出發。而要能夠做到這樣,父母本身的思維角度與模式就必須多元,因此更需要持續學習與更新。
面對事件怎麼想
本集中,總共有三個事件,麗芳利用第二個事件詳述了她的切入角度與處理的方式。在這個事件裡,描述有個孩子因為請假而失去了上台的機會,家長描述了自己的想法與孩子的行為。麗芳的切入點是去思索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以及,要不要利用這件事,變成踏腳石,成為孩子變強的動力?因為,人生難免有阻礙,孩子遇到阻礙的思維模式不同,往後的命運也會不同。而父母要不要為孩子培養能夠真正持續往前的思維模式?如果要,要怎麼聊,孩子才能真正懂,從內長出向前的動力?
怎麼運用事件讓孩子有往前衝的力量
首先,孩子會為自己的損失難過,父母這時要思考,未來當自己不在孩子身邊,他遭遇困難低潮的時候,會希望孩子一直舔傷口,還是往前變強?哪種對孩子才是有利的思維?後者是父母必須陪孩子練才能擁有的。換個思維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是孩子自己,會讓怎樣的人上台?思考點是什麼?是針對人嗎?合不合理?同時思考,生活中,我們會不會持續不斷更新設備,會不會自然淘汰不適合的商品?
接下來,先讓孩子理解思維模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影響,因此要讓自己具備不同的思維模式。從經濟學上的馬糞事件開始,去認知到原來不同思維下做的不同決策,都會有它的長期影響,這影響對城市發展來說,可能是有利或是有害的。也就是說,要讓孩子認識到,原來不同的面對問題方式、思考模式,是會對人生有影響的。這部分也可以從新聞案例去觀察、分析。
最後,和孩子一起討論,針對失去上台機會這件事的本質,可以有哪些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式隨著時間線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1)把苦吞下去:我就爛,所以才會被換掉。如果一直這樣想,那我的人生會如何?能力一樣沒變好,一樣沒機會。
2)忿忿不平:他怎麼可以換掉我?如果一直這樣想,就會落入負能量循環,那一樣於事無補。
3)增強能力:練到很強,讓別人不敢換掉我。只要能力越來越好,往後還會有許多機會。
帶著孩子一起想,怎樣才對自己長期有利?沒有標準答案,但要分析利弊。
要讓孩子自己從內想要改變,而不是被父母說服,因為父母不可能永遠有辦法在身邊,他必須自己有能力站起來。
麗芳怎麼帶活動帶領員面對問題
最後,麗芳也分享了她怎麼帶領活動帶領員。我認為這和前面所述的很像:了解對方的思維模式,找到盲點,針對盲點去破解。孩子們的問題,她一樣去判斷問題點,然後想辦法去補不足的部分。可是,要能夠判斷出問題點,我認為這真的是功力之所在!